近年来,市发展改革委积极探索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手段,创新运用“信用+基层治理”,探索三个“三位一体”,将“信易+”深度嵌入社会治理全领域,着力消除基层“法律管不到、道德约束不了”的治理盲区。
(一)“机构、政策、氛围”三位一体,实现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化。
建立由市政府领导挂帅、多部门协同配合、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区)针对不同群体和领域分别制订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形成了较完备的信用管理制度框架和标准体系。结合文明城市和平安建设要求,通过印发宣传册、张贴标语、展示展板、入户宣讲等方式,为诚信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和群众基础。
(二)“奖励守信、惩戒失信、信用修复”三位一体,实现信用评价结果真应用。
依托省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我市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针对个人推出多个“信用+”守信激励产品,信用等级高的个人在评先选优、贷款、入学参军、就业创业等方面优先考虑。同时,对已经发生的信用损害,信用主体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好人好事、公益活动等进行加分修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16.74万余户,归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18户,实现农村信用信息全覆盖。
(三)“信用+工作、信用+奖励、信用+服务”三位一体,实现社会治理高效能。
把信用管理与环境整治、陈欠款清理、清洁家园、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多劳多奖原则极大激发了群众配合村级工作、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大河涧乡河口村、牛横岭村、肖横岭村、岗坡村等开展“信用超市”“诚信书屋”“诚信食堂”等信用服务平台,对诚信群众免费开放,不仅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又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将信用应用于社会公共服务领域,通过自身良好信誉享受到优惠服务,以“有形”的信用福利促进个人对“无形”的信用感知,有利于提升社会诚信水平,改善社会治理和营商环境。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融入更深层次的社会治理,通过“信用+”,探索更多“他治+自治”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