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探索“信用+红牛产业” 推动传统养殖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宏网 发布日期:2022-01-31 浏览次数: 浏览

中宏网河南1月30日电 近年来,郏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和信用建设在传统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坚持把品牌化、标准化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的突破口,同时加强畜牧执法和依法行政工作,通过建立畜产品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监管,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

图片5_副本.png

  为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证畜产品质量、信用,该县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严格依法行政,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加大诚信生产经营宣传力度,对养殖场(户)、兽药饲料生产经营门店、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经营单位建立台账,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根据各市场主体守法情况建立信用等级档案、台账,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对信用等级不高的市场主体每月开展1-2次日常监管,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市场主体每季度或半年不定期抽检,2021年,郏县畜牧局进行畜产品抽检17批次,抽检结果均符合规定。2021年产地检疫生猪6034头、红牛600余头、禽3.62万只、屠宰检疫生猪9752头,确保了全县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

  积极开展“畜牧信用执法”专项整治。相继开展红牛、山羊等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打击私屠滥宰、农资打假、瘦肉精专项整治、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整治等专项行动。共出动宣传执法车辆70台次,联合检查850余人次,发放宣传彩页2400余份,“瘦肉精”抽检生猪2100余头,未发现检测阳性案例,依法查处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畜产品2起,纠正不符合销售程序售卖点5处,通过专项行动,有效规范了市场,保证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畜产品生产端,郏县通过打造“信用户”和“标准化养殖”,积极探索“信用+红牛产业”,制定郏县红牛的养殖、生产标准,靠信用打造全国肉牛品牌,发展壮大传统养殖业。

  为充分发挥“信用”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郏县给脱贫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为符合条件的脱贫户“授信”,引导群众把发展郏县红牛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场+村委会+农户”的模式,搭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发展“信用+红牛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脱贫户参与劳动或分红来获得报酬,使脱贫群众富起来。郏县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成功带动周边乡镇的100户多户脱贫户发展红牛养殖产业。

  在红牛的标准化养殖过程中,该县为提升郏县红牛的品质,积极推动河南省、平顶山市两级质监部门以郏县红牛为观测、实验点,分别制定发布了郏县红牛地方标准、郏县红牛饲养管理规程、郏县红牛育肥技术规程等多项红牛养殖的地方标准,对郏县红牛科学化标准化饲养、提升牛肉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据郏县堂街镇一家红牛肉养殖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的牛饲料是按照标准化营养配比、熟化,成本高昂,出产的成品牛也是按照标准化检验、出栏、分割。该公司每年养殖、育肥高端肉牛1000余头,生产出的‘雪花牛肉’可以和国外的‘雪花牛肉’相媲美,顶级牛肉每公斤批发价在1400元以上,A1-A3部位的牛肉每公斤700元,几乎全部销到了北上广等大都市,且供不应求。

  为打造郏县红牛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信用,该县强化技术培训与服务,聘请国内知名肉牛专家组建红牛产业发展顾问团队,与河南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签署郏县红牛高档肉牛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邀请专家团队开展现场教学培训6期650余人次。对郏县红牛进行红牛基因测序,开展屠宰分割实验。近两年,还先后组织举办郏县红牛养殖技术等各项培训53期,培训4100余人次,为产业发展夯实了发展基础。同时,该县通过日常监管和重点监管相结合,加强动物检验检疫执法和养殖标准的把控,严格杜绝不符合标准的畜产品流入市场。

  标准化饲养、严格过程监管、科学技术支撑,也让郏县红牛在行业内取得了诸多荣誉。2020年以来,郏县红牛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入选首批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10.25亿元;在全国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郏县红牛又获得“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郏县红牛雪花牛肉获得最高奖“综合评价优胜奖”。在2021年度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郏县红牛雪花牛肉被评为“推荐名品”,并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优质产品奖,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据了解,郏县红牛是全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之一,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县命名的地方优良品种,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本土品种、纯正的民族品牌,其名气大主要是因为它所产的雪花牛肉,品质可和日本的和牛相媲美,被誉为“牛肉之王”。(吴刚 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