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支教路上闪光:湛河区东风路小学教师田芝玲
来源:信用河南信用平顶山周 发布日期:2014-09-01 浏览次数: 浏览

青春在支教路上闪光:湛河区东风路小学教师田芝玲

个人简介 田芝玲,女,汉族,中共党员,湛河区东风路小学教师,1990年7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一直担任中高年级数学课,湛河区优质课教师、湛河区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湛河区优秀共产党员,湛河区德育先进工作者,所撰写的论文获省市级论文奖。

2014年9月1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带着多年的梦想与憧憬在家人和同事们的支持与祝福中,踏上了到鲁山县支教的这片热土。我深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做好了为山区教育做贡献,为母校争光的准备。被分配到了鲁山县琴台第三小学担任四年级的数学课。学校虽然小,但布局合理,干净整洁。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从繁华的都市到寂静的小乡村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转变。这里空气清新,到处充满着泥土的清香。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笔直的马路,没有闪烁的霓虹灯,每到夜幕降临,整个乡村笼罩在黑黢黢的夜色中,伸手不见五指,特别是冬天的夜晚,西北风呼呼的刮着拍打着门窗,就像是有人在敲打着,不远出传来狗儿的嚎叫让我屏住呼吸不敢睁眼不敢往下想。一个人住在学校里的孤独与荒寂让我害怕极了,晚上不敢下楼去厕所,不敢下楼去接水洗脸。每天所渴望的就是黎明赶快的到来。从同事到领导对我的热情,像亲人一样的关心让我在很短的时间里和他们熟悉了,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与环境,偶尔还有同事陪我过夜,慢慢的不再那么害怕。放学了和他们一起去村后的水渠边散步,去麦地里挖野菜让我很快融入到一个新的大家庭里。

在这里工作很有规律,每天三节正课,由于鲁山属于贫困县,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全县小学生统一午餐。虽然孩子们住在校门口或住在学校隔壁,但中午统一在校就餐,所以每天除了完成上课任务,还要负责中午孩子们的营养餐工作和午自习。看到孩子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虽然累点但心里很高兴,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样。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呢!孩子们也很喜欢我,对我既尊敬又亲切,他们认为好吃的就悄悄的带给我,让我和他们一起分享。放学后孩子们依依不舍长时间逗留在学校,于是我除了给他们辅导作业外还教他们踢毽子、跳绳,玩的不亦乐乎,一起分享快乐!

由于城乡差别,这里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少之又少,家长忙着打工或做生意,有的常年不在家,有的早出晚归,交给爷奶看管变成了留守儿童,孩子学习成绩好坏从不过问,第一次期中考试让我大失所望,全班四十二个学生竟有七个孩子不及格,优秀率不到70%,连二年级的乘法口诀个别孩子都运用不对,让我教学生涯中第一次尝到了教育失败的痛苦。我下定决心一定改变这些孩子,一定让这些孩子在短时间赶上来。因此我利用午休的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补习计划,从最基础的开始练起,发现有疑惑及时讲解,注重巩固练习,另外还组织成绩好的孩子进行一帮一互助学习,这样一天天的坚持不懈努力,到期末考试,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有七个不及格减少到了一个,优秀率也有大幅提高,有期中考试时的不足70%提高到了85%。

在教学中,我还和同事们一起讨论新的教学理念,把愉快教学法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这里展示,积极讲公开课、研讨课,积极参加评课,带领年轻教师探讨教法,深入指导,为这里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走近孩子对孩子们了解的深入,知道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的遭遇很不好。袁子涵同学是一个活泼开朗、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在她两岁的时候母亲就抛下她远走他乡,父亲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奔波,唯一的亲人奶奶也在几年前撒手人寰。小学四年级的她每天自己做饭自己洗衣,自己生活,虽然自理能力很强,但毕竟是孩子,有时仍蓬头垢面,衣装不整。天很冷了还穿着很单薄的衣服让人心疼,母爱的力量驱使我把我姑娘的衣服送给她穿,教她怎样洗头洗衣服,教她讲究个人卫生,教她怎样保护自己。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去关爱她。杨恩惠同学的遭遇更不好,父亲是个聋哑人,母亲在几年前由于癫痫病发作,在洗衣服时栽倒在河里溺水而亡,姐弟三人与父亲以及七十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生活着。祸不单行,就在前不久爷爷也突发脑溢血不治而亡,留下了残疾的父亲与尚未成年的姐弟三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也有权利享受阳光的童年,可是由于家庭的变故让他们失去了光鲜。我了解到类似这样遭遇的孩子不仅我们班有其他班级也有,不仅有单亲孩子,还有孤儿和留守孩子。我的朋友听说后给孩子们买来了衣服和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自强不息,并每月给孩子们提供一百元的生活费。

后来了解到像这样的单亲孩子孤儿及留守儿童不仅我们学校有,其他学校也屡见不鲜,特别是山区。靠一个人的力量和经济条件解决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问题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于是和有爱心的朋友同学一起成立了阳光助学公益组织,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发动更多的人加入爱心公益组织,每月为孤儿孩子们提供一百元生活费和学习用品,使他们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爱的滋润。我的任务是负责调查走访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及孩子的基本情况,把调查到的资料及时发布出去,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关注并参与进来。于是我的课余生活除了完成应有的工作外就是东奔西走,在浏览自然风光的同时顺便把阳光助学的春风带到了瓦屋乡、赵村乡、四棵树乡、库区乡、董周乡、张良镇、等十几个乡镇及小山村,五十多个孩子都享受到了阳光助学的温暖!例如董周乡常庄小学的孤儿冯玉龙、冯玉莹姐弟共七人,库区中学上官贝贝等六人,四棵树乡三小何自傲等六名贫困生,赵村一中品学兼优的张伯成张全喜孤儿等,所到之处受到了家长和学校老师的不尽感激。在供自己孩子上大学的同时,我每月为鲁山赵村一中的孤儿张全喜同学提供一百元的生活费,让他顺利完成学业。看到孩子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也在被幸福包围着,让我深深体会到我的人生价值。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在今年三月二十一日,母亲由于冠心病住进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本该在窗前尽孝的我被身为老教师的父亲坚定地言辞退回了,让我好好上班不要耽误了孩子们的课程。因此照顾母亲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头上,我所做的只能是一天几个电话问候,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母亲两星期后康复出院了。由于父亲操劳过度,在母亲出院一周后,四月十一日,年近七旬的父亲多年的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脑梗堵也住进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口齿说不清,左半身失去知觉不能自由活动,这使我又一次陷入了无耐状况。一边是病床前需要照料的老父亲,一边是渴求知识的孩子们,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尽量做到忠孝两全,白天有哥哥或者亲戚照看,晚上有我和丈夫轮流照看。我每天五点四十赶第一班车去鲁山给孩子们上课,下午放学后赶回医院照顾老父亲,为他擦身子、按摩、陪他康复锻炼,晚上等他睡熟后我就爬在病床前备第二天的课熟悉教材。就这样在鲁山支教的学校与市第二人民医院之间穿梭了半个多月,没有落下孩子们一节课,我的体重由原来的一百二十六斤减到当前的一百一十六斤。现在父亲已经出院还在康复训练中,我能做的只能每周末回去尽一次孝,作为我的父母非常理解我,没有因为我的工作忙而抱怨我,反而还鼓励我干好本职工作,不要因为父母耽误了工作。我庆幸有这么开明的父母才能让我安心工作。

支教让我改变了很多,我懂得了收获爱和去爱别人!我受到了尊重并享受着尊敬,工作的同时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对我的人生价值有了新的定位,支教经历是我的一笔无价财富,这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将是一个航标,指引我勇往直前。这种人生的经历是一种享受,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更能面对一切。如果重新来一次我还会选择在支教这条路上走一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