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郏县税务局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以纳税信用为核心抓手,创新推出“信用修复”机制和“信易+”多场景应用,旨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激励纳税人诚信自律,实现“信用越好、办事越易”的良性循环。
一、构建全流程信用修复机制。一是标准化修复流程。制定《纳税信用修复操作指引》,明确修复条件、时限、材料及流程,拆解为申请、审核、公示、修复4个环节并设定时限,确保全程可追溯。二是分类修复服务。对轻微失信行为简化流程,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申请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对严重失信行为引入辅导机制,由税务人员一对一指导整改后再启动修复。三是线上化办理渠道。依托电子税务局开通信用修复“一网通办”功能,企业可在线提交申请、上传材料、查询进度,实现“零跑腿”办理。
二、深化“信易+”场景应用。一是“信易贷”。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税银互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将纳税信用级别与信贷额度挂钩,企业凭纳税信用报告可在线申请贷款。二是“信易票”。对A级纳税人实施“按需供票”,取消每月购票次数和数量限制;对B级纳税人适当提高发票领用额度、减少验旧次数,降低办税成本。三是“信易检”。对A级纳税人减少日常检查频次;对B级纳税人实施“双随机”抽查以提高监管精准度;对失信纳税人加大检查力度,形成差别化监管格局。
三、完善信用动态管理体系。一是实时信用评价。建立纳税信用动态评价系统,将申报纳税、发票管理、税款缴纳等12项指标纳入实时监测,发现失信行为即时扣分并推送提醒信息,引导企业及时纠正。二是信用预警机制。对信用分数接近D级的企业发送预警通知书,告知失信风险及整改建议,帮助企业避免信用降级。三是跨部门信用联动。与市场监管、海关、银行等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失信信息互通与联合惩戒,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格局。
四、纳税信用建设成效显著。一是信用修复效率提升。今年以来为8户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平均办理时间从原5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修复成功率92%,帮助3家企业恢复信用等级。二是“信易+”场景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通过银税互动“信易贷”帮助700户企业获得贷款1984.03万元;A级纳税人达410户,同比增长1.22%;企业发票领用时间平均缩短60%,办税效率显著提升。三是纳税遵从度提高。通过信用动态管理,企业逾期申报率同比下降25%,欠缴税款金额减少,失信企业数量下降,纳税信用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下一步,郏县税务局将持续深化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做到事前“筑防线”强化信用预警、事中“优修复”提升服务质效、事后“强联动”巩固守信成果,助力企业用好信用资产,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税收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