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以为交了罚款就完事,票据随手扔,没想到信用修复时得用。多亏交通局同志上门指导,网上几分钟就下载好票据,省去奔波,太方便了!”郏县翔安运输公司的王大哥提起信用修复新变化,难掩欣喜。
道路运输企业异地受罚后,信用修复存在往返两地、沟通不畅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河南省营商信用中心联合省交通运输厅积极行动,建立全省交通运输领域跨区域信用修复协同机制。打通省交通运输厅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系统与省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壁垒,实现全省交通运输领域缴纳罚款票据信息互通共享,为异地信用修复扫清技术障碍。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自该项机制建立以来,郏县积极响应,多措并举推行货运企业信用修复异地办理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县交通运输局与县营商信用中心紧密协作,成立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修复工作专班,明确各成员职责,细化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同时,建立政企人员共同参与的业务咨询微信群,以便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信用修复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每日上传各企业信用修复完成情况,确保工作高效推进。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便利功能。通过开展信用进企业活动,借助官方微信公众号、交通执法在线等平台,广泛宣传“信用中国(河南)”网站交通运输领域缴纳罚款票据“一键查询下载”功能,并制作简易流程图,方便企业随时查阅学习,让更多企业了解信用修复的新政策、新渠道,知晓失信惩戒的相关规定。
三是深入指导帮扶,破解实际难题。组织工作人员排查、走访有信用修复需求的企业,现场指导企业使用“一键查询下载”功能,帮助企业快速掌握操作方法。自该功能推出以来,郏县交通运输局已先后走访7家企业,现场指导修复处罚记录12条,并向异地运输企业推广使用该功能8次,切实为企业解决“异地信用修复难”问题。
下一步,郏县将持续完善信用修复服务,着力提升信用修复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为河南加快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县域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