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示范区:靶向施治破解失信难题 多元共治筑牢信用根基
来源:信用河南 发布日期:2025-07-29 浏览次数: 浏览

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积极落实国家、省发改委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围绕严重违法失信主体治理持续发力,精准把控失信治理要点,分类综合施策,协同形成合力,推动示范区失信主体数量持续下降。

一是建立失信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发改统计局积极发挥牵头统筹作用,完善两级法院、市场监管局与企业属地协同联动治理机制,制定《济源示范区降低严重失信市场主体占比工作方案》,统筹协调推动全量失信名单治理工作,细化分解工作任务目标,进一步落实各部门主体责任。

二是全面摸排建立分类治理清单。组织19个开发区、镇、街道对辖区内失信市场主体开展全面走访摸排工作,逐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失信原因,按照行业领域分类梳理形成失信主体治理清单,为精准治理失信主体奠定基础。

三是多维度推进失信案件分类处置。组织两级法院针对失信案件采取多元化处置方式,推动失信案件执行一批,对有履行能力却拒不执行的失信主体,加大执行力度,通过查封扣押财产、限制高消费等手段督促其履行义务;到期屏蔽一批,对已履行义务且失信信息公示到期的主体,及时按程序屏蔽相关失信信息,助力企业恢复信用;破产一批,对无经营活力、无法偿还债务的企业,引导其通过破产程序合法退出市场,化解信用风险。

四是强化联动推动异常主体退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上下联动,构建“排查-核实-列入-退出”的全流程工作链条。按照“失联清单”对经营场所长期联系不上的企业,通过实地核查、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再次确认,对确实无法取得联系的企业,依法列入异常经营名录。畅通退出渠道,引导符合条件的失联企业办理注销登记,实现失联企业有序退出一批,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截至6月30日,示范区总体完成309家严重失信企业、4家失信事业单位和2家高频失信企业等退出失信名单工作,在全国383个城市信用环境监测排名中,济源从176名提升至126名,晋升50个位次,完成“上半年占比降低50%、机关事业单位失信数量全面清零”的工作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