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系列官司终于解决了,辛苦法官和市监的同志们。以后我们一定吸取教训,合法经营。”签完调解协议,A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道。
因生产、销售侵犯B公司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洗衣机,A公司被B公司起诉,多起案件涉及A公司及其多家下游销售商。承办法官研判认为,若就案办案、分别审理,将导致程序空转、效率低下,影响原告权益保障。
为化解矛盾纠纷,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启动知识产权纠纷协同处理机制,联同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工作组开展实地调查,发现A公司因火灾导致经营困难,缺乏足够资金应对所有潜在赔偿。基于调查结果,两公司在工作组协调下达成和解:A公司一次性赔偿20万元作为既往侵权行为的全面赔偿,B公司撤回所有关联案件。
这一系列案件成功调解的背后,是浙江慈溪正在不断健全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据悉,2022年慈溪市人民法院、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杭州湾新区分局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保护深度融合。
根据备忘录框架,三方共同组建了联合工作专班,通过日常信息通报、召开年度联席会议等形式,及时总结、沟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展,研判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态势,形成“信息互通、行动协同、标准统一”的执法司法协作新模式。
在纠纷化解机制方面,通过构建“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民事诉讼”的多维解纷体系,形成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目前已将6名专业调解员纳入调解员名册,此外,慈溪市人民法院还从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返聘一名调解员帮助化解知识产权纠纷,已协助法院先行化解纠纷100余起。
同时,建立知识产权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动态的“知识产权失信行为黑名单”,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失信主体会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融资信贷等方面受到限制,实现“一处侵权、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格局。
“后续我们将继续深化司法与行政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协作,着力打造知识保护‘慈溪样板’,让知识产权保护真正落到实处,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活力。”慈溪市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豫公网安备41017202000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