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数据为企业自动生成“信用画像”,因“信”而异的又何止审批服务,还有监管“无事不扰”、执法包容审慎、修复全程指导等最大限度给予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商城县市场监管局将“信用监管”贯穿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让无形“软约束”变为有形“硬抓手”,助力县域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信息归集,夯实信用风险分类基础。按照“谁产生、谁录入、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将履职过程中产生的登记注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监督检查、信用承诺、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信息全部归集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力争做到应录尽录、应归尽归,全面客观地反映市场主体的经营状态,让无形的信用“显形”。2023年共归集市场主体信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等各类信息16000余条,为全县6479户企业精准划分信用风险等级,为分级分类监管奠定良好基础。
创新信用监管,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常态化推进“通用+专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按不同信用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抽查比例,实现监管资源向经营地址异常、曾受处罚、许可过期等高风险主体倾斜,在减少对守信企业检查次数的同时,提高问题发现率。2023年全县信用风险差异化抽查任务占比高于60%。推动信用与重点领域监管深度融合、协同联动,对特种设备、食品生产、大型企业等重点领域高风险企业的抽查100%全覆盖,实现了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
强化信用约束,扎实推进失信行为治理。组织开展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通过重点排查一批线索、集中查处一批案件、强力惩戒一批失信主体、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2023年以来,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181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户,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让失信主体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获得荣誉、资质审核、金融信贷等方面受到限制,倒逼市场主体诚信自律,推动形成经营主体“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信用监管格局。
优化信用服务,加强信用修复行政指导。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告知书、电话、短信等多渠道多形式,主动告知经营主体信用修复程序。积极为已补报年度报告、履行了法定义务、公示期满等符合修复条件的经营主体提供信用修复指导。拓展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双通道”,实现信用修复“现场办”“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推进信用修复程序化、便利化、便捷化。2023年,共为107家经营主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状态)、8家企业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助力失信市场主体重塑信用,以健康的姿态重回发展“快车道”。
据了解,下一步,商城县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完善以信息归集公示为基础,以双随机监管为抓手,以信用约束惩戒为重点,以信用修复服务为依托,全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助力信用建设这根“针”,串起商城发展的千条“线”,让“信用”真正融入城市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