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一直是县域金融体系的短板,长期存在“贷款难、贷款慢、风险保障弱”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方城县自2025年以来,以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为契机,聚焦“三农”领域融资与风险保障双重需求,探索构建“整村授信+普惠保险”双轮驱动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该模式以农商行为主力,村镇银行为补充,保险机构为支撑,通过系统化推进整村授信、全覆盖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强化政银保协同联动,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精准度和抗风险能力。相关做法获南阳市“农村金融创新示范项目”通报表扬,并于2025年10月推动凤裕村镇银行获评“全国普惠金融服务优秀村镇银行”。
主要做法
系统化推进“整村授信”,打通农村融资“最后一公里”
方城县农商行牵头建立“定量考核+定期调度”驻村工作机制,在全县2276个行政村设立金融服务公示牌,明确驻村客户经理职责与联系方式,累计开展“融村”活动126场,推动信息采集、预授信户数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实行差异化考核奖惩,将整村授信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精准化开展“普惠信贷”,打造“一行一品”特色服务体系
凤裕村镇银行立足“服务‘三农’、小微和地方”定位,打造“一行一品”特色信贷产品体系,结合夏收、秋种等农时节点,创新推出“豫商收储贷”等季节性信贷产品,粮食购销主体凭经营流水即可申请最高300万元授信。截至2025年10月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29.90亿元,有效支持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发展。
全覆盖实施“农业保险”,筑牢自然灾害风险屏障
面对极端天气频发态势,方城金融监管支局联合保险机构推进秋粮承保接近100%全覆盖,建立“快速查勘+限时理赔”工作机制,对受灾农作物实现100%查勘定损,理赔资金基本发放到位,有效缓解农户因灾致贫风险,为农业生产恢复提供坚实保障。
协同化构建“政银保”机制,提升农村金融治理效能
依托县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延伸至乡村层面,推动金融监管、农业农村、银行、保险等多方协同,强化舆情监测与源头治理,打击“黑中介”等违规行为,净化农村金融环境。同时,通过农商行改革化险,清产核资、规范股权、处置不良,系统性风险得到根本缓释,服务“三农”能力进一步增强。
工作成效
融资覆盖面与效率双提升
截至2025年10月,全县整村授信带动贷款净增7.02亿元,完成省份任务的110.84%,授信户数净增9495户,整村授信竞赛综合得分位列全省第17名。凤裕村镇银行累计发放普惠贷款29.9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户超3万家。
农业风险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秋粮承保覆盖率接近100%,灾后理赔进度达100%,理赔资金基本发放到位,未发生因灾致贫群体性事件,农户满意度和政策获得感持续提升。
农村金融生态持续优化
通过整村授信与普惠保险协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逐步健全,农户金融素养明显提高,“黑中介”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信访举报数量持续保持较低水平。
创新做法获多方认可
凤裕村镇银行于2025年获“全国普惠金融服务优秀村镇银行”称号;整村授信模式作为“小切口、大实效”改革案例在南阳市推广;相关做法被中国发展网、大象新闻等媒体报道。
方城县金融监管支局将持续深化“整村授信+普惠保险”双轮驱动模式,进一步拓展服务边界、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为全省农村金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城经验”。
豫公网安备41017202000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