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失信 处处受限 失信被执行人若想修复“信用污点”
应如何做?
濮阳县法院这场新闻发布会值得关注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维护司法权威,全力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3月27日上午,濮阳县法院召开2025第一季度执行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在信用惩戒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公布2025年最新“红黑榜”名单并通报五起典型案例。
深化执行联动机制 构建信用惩戒新格局
今年以来,濮阳县法院持续完善“党委领导、法院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与公安、检察、市场监管、金融机构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失信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在打击拒执犯罪方面,濮阳县法院与公安机关建立快速移送机制,第一季度共移送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3件,形成有力震慑。
同时,濮阳县法院积极探索智能化执行手段,结合传统查控措施,大幅提升执行效率。截至目前,濮阳县法院共限制高消费714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34人,执行到位金额3804.8万元,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胜诉权益。
刚柔并济促履行 信用修复助“新生”
在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的同时,濮阳县法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推行“惩戒+修复”双轨机制。对于主动履行义务、积极协商还款的被执行人,法院依法给予信用修复机会,今年以来已有33名被执行人通过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被移出失信名单,有效激励了诚信行为。
增加媒体曝光 营造诚信社会氛围
为增强执行威慑力,濮阳县法院持续强化执行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户外电子屏、张贴公告等多渠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并加大对拒执犯罪典型案例的普法宣传,形成“失信可耻、守信光荣”的社会共识。今年第一季度累计发布40期悬赏公告,累计向上级法院报送失信人黑名单3期16人次。
最后,濮阳县法院执行局局长方清通报了五起典型案例。
此次执行工作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既是濮阳县法院执行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向社会传递“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鲜明导向。下一步,濮阳县法院将持续以高压态势打击失信行为,以柔性举措助力信用修复,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