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市场监管局近年来通过多项创新举措,不断探索构建了多元化、便捷化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为企业打开信用修复“任意门”,有效帮助企业重塑信用、纾困解难,优化营商环境。
1.“一处罚一告知+同步服务”前置提醒主动门
2023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实施“双书同送”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提供《信用修复告知书》,明确了修复条件、修复流程、修复路径和最短公示期,并对当事人在最短公示期满后未进行信用修复的,通过电话、微信、上门服务等方式再次提醒当事人及时进行信用修复。同时强化政策指导,引导市场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避免信用受损程序升级。截至目前,我局主动提醒市场主体342家,靠前服务,做到依法监管与主动服务的有效衔接,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2.“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多边修复高效门
联合浚县发改委、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将信用修复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打造信用修复2.0升级版。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理”“一网通办、帮办代办”,提升企业信用修复便利性,企业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完成多部门并联审批,同时向多个失信行为认定部门提交修复申请,实现“一次受理、一站办结”,将原本需“跑两次、费3天”的流程压缩为“零跑腿、即时办”,显著提升便利性。
3.“容缺受理+主动服务”先行修复承诺门
针对新设立企业或初次失信主体,且主动修复信用意识较强,为鼓励失信主体重塑信用,对初次逾期未年报的市场主体且能主动自新、自我纠错的失信主体,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开创“便捷式”信用修复通道,推行“容缺受理”,及时帮助企业重塑信用,减少因失信为企业带来的麻烦。例如,鹤壁市康众食品公司因未及时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市场监管局在核实其主动纠错意愿后,先行将其移出名录,后续补全材料,最大限度减少失信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
4.“跨区域+联合服务”异地修复协作门
针对异地行政处罚导致的信用修复难题,浚县与淇县等地建立“信用修复协作机制”,通过数据共享和“绿色通道”,实现跨区域“零见面、网上办”。例如,浚达运输公司因异地处罚需修复信用时,材料通过线上推送至淇县交通运输局审核,企业无需往返奔波,高效解决异地信用修复堵点。此外,自2025年3月24日起,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实现了“统一入口、异地修复”,向经营主体提供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违法失信信息的查询和信用修复服务,实现一键获取违法失信信息,一键申请市场监管部门信用修复。我局将借助统一平台这一契机,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复服务。
5.“不见面一次办+线上服务”快捷修复数字门
在出台“两书同送”告知修复制度后,主动与企业保持网络联系,通过微信受理法人的信用修复材料后,即时进行信用修复,提前结束行政处罚信息公示。
6.“分类指导+下沉服务”外网修复灵活门
在行政服务大厅、乡镇基层所等设立“信用修复服务驿站”,提供信用知识宣讲、业务咨询、修复操作培训等“一站式”服务。针对不同失信类型企业,分类指导其完成行政处罚修复、移出异常名录等,并推行“即申即办”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效能。
这些措施不仅帮助企业快速恢复信用,还通过优化流程和强化宣传,推动企业从“被动修复”转向“主动合规”。未来,浚县市场监管局将借助市场监管总局新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信用修复服务进一步下沉至乡镇,持续营造“知信、守信、用信”的市场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信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