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信用”打造全链条 信用管理鹤壁模式
来源:大象新闻 发布日期:2025-08-14 浏览次数: 浏览

为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管精准性,避免多头监管、重复执法,鹤壁市市场监管局立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建成鹤壁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创新推出“鹤信码”,在市场主体办理登记、行政许可、接受日常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及时全面记录市场主体行为及信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全方位公示、多场景应用、全流程追溯,在全国率先打造了信息化、数字化、全链条的信用“监管+服务”鹤壁模式。我市“智慧+信用”工作经验被新华社刊发推广,获评首届全国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河南省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受邀参加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信用监管工作会议并分享“智慧+信用”监管经验。

    一、打破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信用信息“码”上查。整合资源、数据、指标体系,搭建信息化、智慧化平台,着力破解信息归集过程中数据壁垒、“信息孤岛”问题。一是搭建数字监管平台,整合多项业务功能。投入1700余万元建成鹤壁智慧市场监管平台,涵盖信用、食品、药品等9大模块,搭载数据中心、智能分析2大功能,利用平台实现数据归集、信息分析、预警监测等功能,为“智慧+信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平台和技术支撑。二是打通数据接口,整合多部门数据资源。打通鹤壁智慧市场监管平台与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河南等9个平台数据壁垒,全量汇聚38个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涉企信用、企业报送等12类数据,建立数据分析大屏,显示管辖区域下主体分布情况、监管等级汇总、信用等级汇总、企业活跃度等级汇总、食品类别数量统计、产业关联度、企业经营状况趋势等汇总信息。按照网格化布局,根据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食品类别、生产许可证编号、监管等级、信用等级、活跃度等查询条件,检索所有企业信用信息,为监管工作和领导决策支持提供直观的数据展示。三是构建科学指标模型,整合多维度指标体系。从“通用(信用等级)+专业(风险等级)”双维度构建指标模型,归集企业“通用”指标数据,充分发挥全市信息归集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归集各部门在注册登记、办理许可、日常监管、行政执法中产生的各类信息,录入部门协同监管平台,通过省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通用指标分级指标模型,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通过数据接口实时归集到鹤壁智慧市场监管平台企业信用档案名下。建立“专业”评级数据库,出台《鹤壁市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生产、餐饮、销售三个领域风险分级评定办法,在移动执法终端开发了专业风险分级程序,在日常检查中,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和动态风险因素,将全市1.3万户食品企业从低到高分为ABCD四个风险等级,通过鹤壁智慧市场监管平台风险评级模块进行动态调整,建立了符合鹤壁实际、具有操作性的食品企业风险管理数据库。

    二、推行信用分类监管,实现经营行为“码”上管。聚焦信用分类监管、“双随机”抽查,着力破解信用风险分类与日常监管结合问题,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一是开发“鹤信码”功能,载入监管信息。利用技术手段将企业各类信息链接到营业执照二维码中,化身为市场主体唯一身份的“鹤信码”,成为企业专属数字信用档案,社会公众、企业商户、监管人员扫码可直接查看市场主体基本信息、信用信息、监管信息、公示信息,实现“实时查、随地查、便捷用”。2024年以来,全市17.8万户市场主体全部实现附“码”管理、一“码”查询。二是实行一“码”监管,开展差异检查。利用APP执法终端扫描“鹤信码”即可获取企业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匹配检查计划和检查表格,对企业实施免于检查、简易检查、重点项目检查、全项目检查等差异化监管举措,同步记录执法人员、监管任务来源、检查时间,检查任务自动留痕、监管过程透明规范。2024年以来,共开展差异化监管检查6047次,其中简易检查占比47.3%。三是整合监管事项,实现综合监管。执法人员根据“鹤信码”推送的信息,在完成单项检查的同时,可根据需要完成价格、计量、广告、产品质量等24类其他监管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2024年以来,共开展3307次综合监管,检查时间降低32.7%、监管效率提升27.5%。四是推广信用标签,提升监管效能。按行业、区域、风险、奖惩、信用分类结果等要素建立17大类90小类“信用标签”体系,通过已归集并清洗好的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数据,智能求取监管对象交集,“标签化”展示企业信用状况。基层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应用软件系统化、批量化管理企业信用标签,迅速掌握辖区内企业相关信用信息,有效规避了以往专项整治中依靠经营地址、经营范围等条件筛选监管对象名单存在的错漏、效率低下等风险。将“信用标签”与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深度融合,为各类双随机检查、专项检查的精确实施提供智慧支撑。

    三、开展信用智能研判,实现风险预警“码”上见。通过自动监测、同步预警、及时处置,着力破解信用风险信息分散、推送不准确、处置滞后等问题。一是实施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异常线索。收集梳理企业经营状态、发展状况、监管情况、信用等级等重要信息,鹤壁智慧市场监管平台自动进行综合分析,第一时间捕捉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监督检查不合格、抽检不合格、行政处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投诉举报等信用风险信息。2024年以来,运用智慧平台累计产生重点领域风险预警信息8940条。二是实施风险预警,及时推送异常信息。建立智能化信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针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易发风险点,开展精细化预警,预警结果通过系统智能推送至企业所在地监管人员执法终端,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的转变。2024年以来,运用智慧平台自动生成交办单0.32万份,均同步推送至监管终端。三是实施风险处置,实现监管关口前移。监管人员根据预警提示现场扫码进行重点检查、监管,在线调用现场检查、责令改正等执法文书,现场处置并实时上传处置信息,实现信用风险预警信息“汇总成单”、智慧监管平台“统筹派单”、执法人员“照单监管”,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目前,依据交办单检查风险企业1602家,处置完成率、上传率均为100%。

    四、拓展信用服务场景,实现企业服务“码”上用。加强成果运用、注重部门共享,着力破解信用信息“数据烟囱”、信用结果条块分割问题。一是嵌入企业服务,企业查询更便捷。在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众号开通“一码信用公示”服务,市场主体扫描营业执照二维码,即可在线生成包含基础信息、行政管理、诚实守信、联合惩戒等内容的市场主体信用报告,全景式展现市场主体信用状况,避免了线下跑动查询,节约企业时间90%以上。二是嵌入政务服务,项目审批更高效。结合行风建设打造“信用+审批”政务服务模式,实行政府主动靠前服务、企业信用承诺约束、部门协同事中事后监管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政府审批时限压减至30个工作日以内。在企业入驻资格审查、日常管理服务、单位产出考核、有序退出等方面引入信用元素,提供申请即享、拎包入驻,物业减免等信用扶持政策。三是嵌入融资服务,企业信贷更畅通。充分发挥信用数据在普惠金融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与15家金融机构签订“信易贷”平台共建协议,将企业综合信用评价结果嵌入分级分类评价,精准构建企业信用画像,为守信主体提供优惠便利信贷服务。2024年以来,市“信易贷”平台实名认证企业数量4万家,累计授信206亿元,发放贷款171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