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嘉兴诚信周”启动以来,诚信宣传“六进”、诚信走访体验、诚信主题实践、失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活动陆续展开,在全城营造起“讲诚信、重诚信、守诚信”的浓厚氛围。
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嘉兴市以“全方位诚信、全数据入信、全社会用信”为目标,深入实施信用“531X”工程,将诚实守信理念融入到行政、社会、市场等众多领域,打造“守信之城”。
以信建制
信用是个人道德品行的体现,也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前提、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础。为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嘉兴市构建系统标准体系、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不断健全社会主体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体制机制。
打开信用中国(浙江嘉兴)网站,每期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守信和失信情况、信用承诺信息都在网页公示,社会主体可登录查询自身信用信息。
这是嘉兴市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重要平台,目前累计归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3401万条,为全市22.8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363.7万自然人建立信用档案。在此基础上,推出个人信用“南湖分”,叠加基本信息、践诺守信、依规守法、荣誉奖励和社会贡献5大维度的信息,综合反映个人公共信用状况。
诚信褒奖,失信惩治。依托这个信用平台,嘉兴市把信用数据接口全面嵌入全市28个部门业务系统,形成“业务触发—自动信用核查—奖惩措施精准推送—应用结果自动反馈”机制,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信用联合奖惩。目前,累计开展信用核查401.8万次、依法限制严重失信主体1120次。
信用监管,分级分类。嘉兴市在房产中介、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等49个领域建立行业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根据不同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市场主体信用等级低,监管更为严格。目前,全市“双随机”检查应用信用规则率达98.36%。
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机制。近年来,嘉兴市建起有利于社会主体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机制,规范公共信用信息查询、异议和修复,并按照“谁处罚、谁审核”原则依法规范信用修复审核,累计完成5805例行政处罚信息的信用修复。
以信优商
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规范、有序的基石。嘉兴市探索信用惠企助企创新举措,引导市场主体把诚信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各领域,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没想到不需要抵押,仅凭纳税信用就获得了150万元贷款。”嘉兴市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说。前不久,该公司依托“银税互动”机制,实现纳税信用“变现”,及时缓解了资金压力。
在嘉兴,信用很值钱,能贷款、可“变现”。2019年8月,嘉兴市建起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中小企业精准绘制“信用画像”,创新融资撮合服务模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平台自上线以来,共服务企业2.5万余家,解决融资需求6万余笔,促成融资金额超2800亿元。
聚焦企业办事便利度提升,嘉兴市不断探索信用在政务服务场景中的应用。如在企业注册经营等高频事项方面实行信用承诺制,在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招标等领域探索减免诚信企业保证金。
此外,支持企业破产重整信用修复,及时将有关企业撤出失信被执行人等各类严重失信名单,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支持;探索“僵尸企业”市场退出机制,建立强制注销和吊销机制,畅通经营异常企业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列入和移出通道。
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作用下,企业诚信经营在嘉兴蔚然成风。在日前公示的2023年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名单中,嘉兴市有146家企业上榜。
“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上榜企业浙江某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将持续提升企业信誉,为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贡献力量。
以信促治
在桐乡,每位居民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四治”信用积分。依据“信用+四治融合”场景中参与群众报事、百姓议事、乡贤参事等基层治理情况,参考个人信用“南湖分”,积分会浮动变化。居民获得积分,可在线兑换商品和服务,抵扣养老保险、合作医疗费用,还与评先评优、金融授信等挂钩。
“通过积分兑换,提升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桐乡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信用+四治融合”应用上线以来,注册用户超84万人,推动40余万城乡居民线上线下参与基层治理,破解疑难堵点问题2万余件。
这是嘉兴市创新探索“信用+”基层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嘉兴市将信用融入园区、商圈、社区、乡村等基层单元治理,并推动各县(市、区)形成特色亮点应用场景,助力解决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强、群众参与度不高等治理难题。
嘉善积极推进罗星路“信用+商圈治理”省级试点,通过开展星级商户评价、信用公示牌上牌等工作,全面提升商圈管理精细化水平;海宁打造“信用+科创园区”,推动园区企业信用与房租、信贷融资关联;海盐创新开展“火柴信用示范街”建设,通过突出信用评价及基层自治,实现沿街商铺“六乱”治理数持续下降……一个个生动的区域性信用建设品牌,推动嘉兴基层治理提能升级。